产品课31:供需关系的非市场因素和线上线下

非市场因素

非市场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法律层面。非市场要素在我们的经营中不经常起作用,但是一起作用影响就很大,所以非市场要素是很重要的。

比如: 网约车的问题。 遇到法律问题,司机福利问题等很多非市场因素。

线上线下

一个市场线下供不应求,但是有可能在线上供过于求。

互联网对线上线下的供需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外卖行业,专门做线下和专门做线上,装修选址都会很不一样。

美团做外卖的时候,业务团队都有路径依赖。

美团做团购的时候有一个口号叫“狂拜访,狂上单”,就是多拜访商家多上线商家,这其实就是不断地增加供给的过程,但当时做外卖的时候在校园里做,老王觉得“狂拜访,狂上单”这个事从团购到了校园之后有了问题,所以老王就和团队讲你们要打破路径依赖,“狂拜访,狂上单”这个做法在校园里是行不通的,但讲完是没用的,路径依赖的力量很大。

当时有个成都的城市经理在成都开了一个学校,只上了8个商家,然后在学校里猛搞推广,发传单+搞促销,并且和商家说好明天会有很多订单,最好多招几个人,因为猛搞推广,所以订单数量上来了,因为只有8个商家,所以平均订单多,商家认识到了外卖的需求很旺盛。一天结束之后,看哪些商家配送不够好要求他们立即改善配送体验,然后商家立刻就把配送员补上来并改善了配送体验,接下来美团再做一波推广,因为体验的改善消费者的留存率就开始上升了。再往前迭代一步,随着单量和消费者体验的上升,再补充几个商家,但速度不能过快,让商家数量增长、订单增长、消费者体验提升、配送效率形成有机循环,这个业务就转起来了,所以认清这个业务阶段里是需求不足还是供给不足,以਀需求不足的时候怎么搞需求,供给不足的时候怎么搞供给,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搞了,就搞砸了。这让美团在服务体验比较差的时候,只上线了很少的商家就基本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加上促销推广就能把这个业务转起来。

产品课30:供需关系的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和分层因素

空间因素

供需状态受空间影响。

例子: 在线的婚恋市场 你做相亲网站定位城市白领和定位农村市场的时候,打广告推广面向哪一方的时候,可能完成相反。

时间因素

不同行业的供需变化受时间影响的频率不同。

例子: 打车行业 随着时间的变化比较快。 早高峰供不应求,中午平峰,下午供过于求,晚上又供不应求

变化慢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很多行业每隔几年都会有一次变迁。变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供需发送了变化。

如果大家有一天自己经营公司就会面临某一项组织能力在公司内是建设还是不建设的问题,比如要不要建设技术团队、产品团队、商分团队等,这都是很重要的组织战略决策,这就取决于你所处行业的特征

分层因素

分层上会出现一种情况,在高端领域供大于求,低端供不应求,或者反过来。

例子:《创新者的窘境》最后作者克里斯滕森对自己的理论非常自信,而解释过去的事情是不足够显示自己理论的正确性的,还得预测未来,于是作者就预测了电动车这个行业会大发展,会取代现在的燃油车,电动车这个行业会从什么Niche market切入,应该是低端颠覆高端且电动车这个行业符合低端颠覆高端的重要特征,首先由于零件更少电动车理论上长期来说生产成本是比燃油车低很多,其次电的成本比油的成本低,加在一起电动车的理论成本是很低的,是符合低端颠覆的行业特征,所以电动车未来如果取得突破的话应该从低端入手,可能从幼儿园的校车或老年代步车做起,今天来看克里斯滕森预测错了。

为什么特斯拉从高端做起,主要是高低端供需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不管于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高端的供需弹性大,低端供需弹性小。

高端客户有钱,对于买错东西试错成本低。高端领域的需求弹性大是只要你有一个理由,就可以让他买来试试。

产品课29:供需关系的重要性

商业产品,供需关系有很重要,供需关系决定一切。

供需关系只有两种状态: 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但是在一个时间点内很难识别处于哪种状态。

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团队会把供需关系搞反了,会装作不好搞的那一方面不重要。

例子:

做零售,老板会认为供给比较重要,但是却每次都会亲自去选择店铺地址,这是因为老板觉得需求比较重要。

人们很容易认为花时间多的事情是重要的事情,但是事实不一定是这样的。只能认识识别那些重要的事情,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才能提高ROI。

供需搞反了的例子:

人人车和瓜子二手车

人人车对用户需求端做了很多的设计和优化,但是二手车行业是一个供不应求的行业,用户体验好但是没有车也没行。

瓜子二手车则是偏向于卖方。

招聘市场例子:

岗位稀缺还是求职者稀缺很难判断,但是在服务员岗位上就是求职者稀缺。

产品课28:微观层面的需求

识别微观需求

  1. 几乎没有用户会直接说出自己的需求,大部分人提的都是Demand或者Requirement 。人在很多时候,会说谎,而且还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谎。
  2. 很多时候,需求只能靠猜,猜的命中率就很重要。一个猜的方法就是通过设置产品功能的选项来让客户选择。这个需要不断的设置选项来找到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功能。
  3. 客户和你说产品缺什么功能是一个普遍的情况,而且你做出来那个产品那个客户也不一定会用。
  4.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问那些用了产品的人,这些人心里是有一定的认可度的,而且使用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用户调研的麻烦之处

工作中客户也不会说出自己的需求,就像没有汽车的时候人们想要更快的马而非福特汽车;比如产品经理要搞用研,用户调研是很麻烦的,用研里有个霍桑效应指的是在Taylor的管理学时代里,研究如何提高流水线工人的效率,做了很多测试,看流水线的灯光亮度来看工人的效 率,亮度调高或调低工人的效率都会提高,这并不是因为现在的灯光亮度是工作效率的最低点,而是工人知道工厂在做实验,这是调研里很麻烦的事也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用户调研的数据采集还是需要注意。

产品课27:如何识别需求

识别需求

既然过去有人尝试过,那我们需要搞清楚过去那些人为什么没有成功。

要去研究那些挺成功的失败,包括那些曾经红火的产品,也包括接近成功但最后失败了的产品。

例子:国内社交网站的发展

个人网站-> Chinaren个人主页大巴->博客->微博,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抖音

内容形态越丰富,用户群体越来越下沉。

个人主页: Innovator

主页大巴: 创新者Innovator 和 Early Adopter之间

博客: Early Adopter

facebook,抖音,微博: 全部大众

人群扩散,内容就越来越泛化。

需求的实现方式

需求的实现方式会在约束最容易实现的合适群体的需求,下一次迭代的时候能够突破需求才会去扩大能够服务的群众。

直播: 3G->4G->5G

相册: 纸质相册 -> 光盘相册 -> 电脑相册 -> 线上相册

在做产品的时候,要想一想, 为什么当前是有的时间窗是可满足的。

原因常常是因为经济社会等原因导致用户需求变迁,或者是因为科技和基建的原因导致原来不可实现的需求可实现了

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需求的突破口,你要匹配这个突破口做一款产品,所以产品里的很多取舍一定要洞察突破的原因来做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