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我们介绍了规模效应的三种曲线,这一篇介绍规模效应的范围和参数。

规模效应的范围
规模效应在多大的范围里面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全球的规模效应,就是在中国和美国有一个用户都会产生正向的用户体验。如果是城市型的规模效应,那你在北京和在上海各有一个商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规模效应有全球的,也有全国型的,也有城市型的,还有蜂窝型的。比如,外卖就是蜂窝型的,你在清华占有率占90%,这和北大没有一点关系。外卖业务的特点就是你在一个地方做成了,在下一个地方依旧需要打巷战。
有一些生意是全球型的规模效应,比如whatsApp和Facebook。全国型的规模效应典型例子就是淘宝,乌鲁木齐的用户也可以买浙江的商品,所以如果你要和淘宝打一仗就需要全国开打。
城市型的规模效应的典型生意就是打车和团购。清华的同学是有可能团购一个国贸的服务去消费的,也有可能打车去 国贸,国贸的司机也可以接清华的单子,这就是城市型的结构。
蜂窝型的结构就是外卖,蜂窝型的结果带来的问题就是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是地面巷战。这种模式决定了这种生意的发展周期很长。
规模效应的参数
规模效应的曲线还有一个参数,就算是线性增长,斜率也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举个例子,Facebook和MySpace的竞争。现在你们都不知道MySpace这家公司了,MySpace在社交网络这个市场里是比Facebook还先大红大紫的公司,Facebook现在非常强大,但在2010年的时候在美国还是MySpace的流量更大。
Facebook还只有估值几千万美金的时候,MySpace就以5.8亿美金的估值卖给了新闻集团。今天这两个公司的结果和规模效应的理论乍一看是相悖的,这就涉及到了规模效应的参数这个话题。
问过Facebook的人,你们规模小的时候怎么相信自己能打败MySpace的? MySpace和Facebook有一个根本差别,是MySpace做陌生人的社交关系,Facebook做的是熟人社交网络,虽然都具备网络效应,但这两个生意的规模效应参数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具体体现在,Facebook从常春藤学校开始做,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做,和当年的校内网很像,每做一个学校就分析这个学校内用户在Facebook上和在MySpace上的行为差别,结果发现每开一个学校,这个学校里用户活跃度就比在MySpace上的活跃度高,原因是Facebook做的是真实好友的关系,这件事对用户活跃度和留存是有巨大作用的。
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有社交需求,但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陌生人社交的技能都是非常差的,也就是说无论你借助什么工具,大部分人的陌生人社交都会失败。
要素的规模效应
大部分人和公司在做业务的时候,其实已经选择了业务,那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没有抓住好的机会,也不能把创业团队解散了。
创新的机会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所以大部分创业者就是当时有什么创新的机会就做什么事。如果当时你有选择,在选择业务的情况下,哪些要素是有规模效应,哪些没有,哪些要素是反规模效应的,我们都需要做取舍。
最重要的是,管理是反规模效应。这件事情非常重要,知道了管理是反规模效应的对你的商业决策和组织决策都有影响。
现在为什么很多公司还管那么多人呢?其实是因为业务的强规模效应抵消了管理的反规模效应的副作用。只要能把事情干了,人越少越好。
产品研发的效应,也应该要注意。产品研发这件事是非常贵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薪资都很高,如果你开始的时候,布局的城市太少,落到每一个订单的研发成本就非常高,这导致你养不好这个团队,这导致你产品技术没有竞争力。
我们要知道,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反规模效应更小,因为各种要素之间都有博弈,你要知道合适的点在哪里,这个点就是试出来的。
[…] 怎么利用好规模效应的范围和参数 […]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