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在2017年,分享过三篇文章,谈认知,推荐一下。
认知三部曲笔记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人的四种认知状态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人需要保持谦卑的状态,时刻学习的状态,不断自我否定反省,才能真正的成长。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行业变化太快,知识也变化太快。
认知的重要性
人和人拼的就是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对行业的洞察,执行本质是实践认知。真正的认知需要通过行动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容易陷入误区
认知升级
1.以为自己知道,远远不如以为自己不知道
这种很正常,半桶水容易出事,不知道就不会去做,可以避免一些风险。自我否定,假设自己无知,才能认知升级。
2.以为自己认为重要和真的认为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这种状态很正常,判断事情的重要性是决定性的,这和方向有关系,走错了再努力也没办法。不行动的认知,就是伪认知,需要去行动,去参与才是真正的认知。
认知升级的三剂解药
1.坚信大趋势
不理解,就执行,在执行中理解。这句话非常对,大趋势下一定要行动,先进去。不行动,是最糟糕的。行动,才有可能证伪
2.对外求教,不做井底之蛙
对内求索,只是学习,对外求教带来的是新的认知。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向外看。确实要多和人交流,和行业外的人交流,与陌生人交流。
3.活在当下,面向未来
多错才有机会对,确实,量变才有质变,要接受失败,要战胜恐惧。
认知的本质
认知的本质就是做决定。认知偏差导致完全不一样的决定。你拥有的资源、兵力,都不重要,核心是你脑海里的大图和你认知的能力。
管理本质就是认知管理
判断力
第一篇说了认知就是做决定,怎么才能做正确的决定,就需要判断力。管理者需要有判断力才能做正确的决定,所以需要认知。管理不是执行管理,不是组织结构管理,而是你比别人更理解一件事情。领导力的核心不是所谓的高情商,而是在大格局下构建对整个行业的认知体系,用大趋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
一体两翼三个管理维度
- 一体:构建领导者的认知体系
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在核心点上拥有覆盖队伍的认知体系。领导的认知需要大于一个队伍,应该他是做决定的那个人。
认知体系,是在脑海里有完整的认知框架,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怎么建立认知框架
- 对市场和产品的深入了解是认知体系的基础
- 真的要去和市场上吃过猪肉的人多聊天
- 切忌以听报告的方式建立认知
谁建立正确认知,谁就脱颖而出。
2.两翼:认知管理的两剂良药
- 学会逆向思考,如果花的时间少一半,事情能否做得更好
- 战略的略是忽略,不敢忽略,本质是分不清优先级
管理更有效率,其实最好就是只做判断的事情。不要忽略战略,要分清优先级。要知道什么是更重要的。找到最关键的点,牢牢不放
3.三个管理维度:信息、时间、人
1.信息
需要足够大的信息输入,足够高的反思频率,才能信息输出,才能产生格局,做出正确判断
信息应该怎么输入
- 深入分析对手
- 定期遍访行业
- 不断招聘行业里的人
一个领导者的本质就是做正确的决定。有一句话叫主将无能累死三军。执行很难的本质是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
2.时间
时间的分配,表明了一个领导者对实际情况的优先级判断。
需要反思时间应该如何分配
3.人
一句话:学会通过管一个人达到管一片人的目的
- 要简化对人的管理,找到关键人
- 其次就是简化目标
团队目标越简单,越明确,越容易达成一致
现在我做管理,就简化成“定目标”和“找关键人”。目标要简单清晰,人要能挺身而出,超出预期,一战就要解决问题。
好领导,首先是打胜仗。开战之前,就要有七分胜算。这七分胜,就靠认知。打的就是认知之仗。看上去千军万马在打,本质是两个将领脑海里的战争格局。胜负基本已定。先胜后战,胜算就在认知。
战略就是格局+破局
战略三部曲
1.预测
预测背后就是格局观。勤奋依然很重要,但聪明的勤奋才是关键。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想清楚,行业里的大风在哪里,并做出预测。
格局思考
美国人强调“think different”很有情怀,后来才发现,本质不是情怀,而是为了减少竞争成本。因为美国创业者们比我们更早进入血海竞争阶段,“勤奋+努力+不要命”已经很难产生质的差别了,才逼迫他们用“更勤奋的思考”来避免高成本的竞争,从而降低失败概率。
2.破局点
所谓战略,就是在这样的格局认知下,找到破局点,制定路线图,投入资源
战略认知的两个误区
- 见招拆招,啥热做啥,啥熟悉做啥
- 做产品的方法论依然停留在5年前,认为抓一个简单功能热点就颠覆格局。
不要做单点,而是做一个大方向下的可串联的点,如果每个单点,不是在一个大格局下的累加,以致每个单点都会遇到对手强大的竞争,很难长大,需要在单点在聚焦,只把一个单点做到极致就能创造奇迹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怎么做战略
1.脑海要有大格局。大格局就是对这个行业深入的、清晰的认知。
我们需要花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行业,去思考对手,去观察现象。在获取大量信息后,不断在脑海里做思维推演,去判断
2.养成格局和破局结合的思维习惯
你的格局,大风口。破局就是找到与众不同的那个点。二者缺一不可。
真正的超越机会,不是来自于在工作时间上把对手逼死,而是在认知深度上先把自己逼疯。
战略是在这个路线图下的势能的累加,不能累加势能的,再有效果的执行,本质都是增加成本
到底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什么?
认知是基于一个综合情况而做出的一个精准判断

认知三要素
- 输入
- 训练
- 判断
认知第一要素:信息输入与挖掘
信息挖掘的核心,就是广度和深度兼得。
- 广度:对很多新的现象和机会视而不见
- 深度: 对当下处境和形势看不透
盲区:
- 看不起-自傲
- 接受不了-自卑
看不起
抗拒信息的输入,是非常不对的。看到一个现象,如果没有惶恐感,就会错过一堆现象。一个现象背后必然有大规律,而这个大规律背后,肯定还有别的现象根本不在你的视野。
当一个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首先扑上去,了解它,吃透它,再想想背后的规律
接受不了
如果你能在信息输入与挖掘的过程中,把自傲与自卑对抗掉,获取信息的维度一定会好很多
克服盲区:
- 要能趴在地上面对自己
- 要能学会倾听。
当我们学习时,应该趴在地上,每个人都挺高大,像小学生一样对别人保持崇敬和倾听;而遇到困难时,应该站得更高一点,虽然困难很多,但心态要乐观。
经验主义的问题在于,拿过去的经验作信息筛选,往往漏掉可能改变自己的很多新信息。
认知第二要素:思维模式训练
思维模式的训练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叫自我挑战。即不断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自我互搏。
所谓思维模式训练,就是不断进行“自己问自己”的思考训练。两个自我,反复博弈,无休无止,直至精进。
认知第三要素:自我博弈与输出判断
做判断,必须基于深度思考。而深度思考的核心标志,就是自我博弈

反思
- 客观环境反思
- 心态反思
- 能力反思
面对困境时,多向内看,反求诸己;取得一些成绩时,多向外看,总结外在机会,警惕自傲。如此,认知能力才可精进。
精进,认知现实能力的不断升级。即通过大量信息的不断输入,反复的思维模式训练,不断自我博弈与挑战,克服自傲与自卑心态,使其认知结构在广度与深度上充分扩展,形成一套更高维度的、完整的认知框架,最终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聪明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