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封信丨罗林森如何破解了楔形文字?
罗林森的故事
1.对古代文字好奇
2.拓下了贝希斯敦的楔形符号铭文
3.贝希斯敦铭文中三种文字都没人认识
比较语言学
1.找出人类在使用符号和语音表达含义时的共性
2.举例:专有名词在语言的上下文中是不变的
破解古波斯语
1.找到大流士的名字,和后来波斯语有相似之处
2.破解大流士周围的文字
3.假设为表音文字,找到对应字母的读音
首先,解决难题要找到一个锚定点,比如罗林森找到了大流士这个词。锚定点的特点是,在各种环境中它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比较容易把握住。其次,要有同理心,多想想别人是如何想的,就知道自己该从什么方向入手了。
P小二观点
作为一个NLP,看到这一篇感觉很熟悉。对于密文这种属于传统的对称加密方法,很多都是移位来做,也有用查表替换等。
如果根据现在基于统计的自然语言处理观点看来,专有名词的位置是固定的,介词等位置是可以变的,一句话的信息量,专有名词是权重最大的。从专有名词入手是非常正确的。
这篇主要是大胆假设出来的结果,但是这个大胆假设其实也是可以有很多的依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还有就是不要局限自己的圈子,有好奇心。
第037封信丨凭一己之力能做到多少事?
李希霍芬是谁?
1.19世纪的德国旅行家、地理和地质学家
2.丝绸之路、高岭土、青岛等名字的提出者
李希霍芬和中国
1.博士毕业,进行地质学研究,发现加利福利亚黄金矿
2.来到中国,考察,做了7次长途旅行
李希霍芬为什么名垂青史
·1.治学严谨,出版著作
2.对中国地质结构和地理考察和研究,长时间保持权威全面准确的
3.不图名利,只是一个学者的好奇心
一个人如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身体力行去做,其实一辈子有可能做很多事情。
如果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而且真心愿意做那件事情,坚持做下去,比起完全依赖外界资源来驱动自己做事,结果会大不相同
P小二观点
确实做事情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动机决定了你可以做多久,做出什么样的成果来。最好的动机就是有兴趣,有持续的兴趣然后身体力行去做,确实很容易出成果。
外界的刺激是不可能持续的,只有自驱力才能让事情持续的做下去,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