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21封信丨孙悟空的紧箍咒究竟有什么用?
- 第022封信丨为什么要有B计划?
- 第023封信丨为什么不能作弊?
- 第024封信丨比敬业精神更高的是什么?
- 第025封信丨成熟的自律是什么样?
- 答读者问04 | 有了B计划,还要C计划、D计划吗?
第021封信丨孙悟空的紧箍咒究竟有什么用?
孙悟空的变化过程
孙悟空最开始是被迫带上了紧箍咒,但最终却逐渐开始享受紧箍咒。变化过程:
- 1.最初戴上紧箍咒的过程:孙悟空的心态——免费得来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 2.唐僧开始念咒,孙悟空发现了真相,原来自己上当了。孙悟空的心态——后悔
- 3.孙悟空在紧箍咒的限制之下,屡屡受到紧箍咒的惩罚,最主要有三次
- 4.孙悟空逐渐开始享受紧箍咒的过程
戴上紧箍咒之后,孙悟空很快发现他被神的圈子所接纳了,在以后的降妖除魔过程中,他不再是一个人奋斗,背后有了一个强大组织的支持。
一个人所要戴上的“紧箍咒”
首先是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第二,是自然法则;第三,则是个人以外的,来自组织的力量
创业公司的紧箍咒
因为一个初创公司,在没有获得融资时,它尽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一旦获得融资,就如同戴上了一个紧箍咒,有了很多限制。比如创始人不能随意给自己开工资,要注意节省办公成本,做事情必须规范起来等等。等到初创公司被大公司收购或者自己上市,就有了更多的限制。但这些限制、这些“紧箍咒”,恰恰是这家公司被市场看好的证明。
P小二观点
人的紧箍咒确实是道德,这也是自己的做事在道德准则下。但是组织的紧箍咒,可能是非常不好的,因为组织的标准是在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如果你属于新来者,未必有份分利益,也不一定有所谓的支持。这种只是人为的规则限制,是可以打破的,组织也需要更新迭代各种标准限制,也得是公平对待的。
第022封信丨为什么要有B计划?
网球选手的B计划
网球选手发球有两次计划,最好的网球选手一发成功率只有70%,剩下的30%的打法就是天王级选手和一级选手的差距。
超级选手他们在第二次发球之后,还有一套完整的二发战术,并不会陷入被动。很多昙花一现的选手只有一套擅长的战术,但是这个战术高度依赖一发成功。
二发之后的局面所制定的战术,叫做B计划
做计划的原则
完美的计划,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这时就有两个选择
1.计划时留出足够多的余量,可能是时间或者资源
2.事先准备好B计划
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那件事确实是自己重视的,就需要安排B计划。越是对自己影响重大的事情,B计划就要准备得更详尽。
P小二观点
关于做计划,我的观点是做的所有的计划都是B计划。真正在实行的时候才会变成A计划。一个计划不管做的完美与否,在执行的时候,各种时空环境都可能有变化,这就是所谓拥抱变化,喜欢变化。
很多时候执行计划时,做好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买股票不要ALL in,留有余量,这是非常好的操作手法。还有就是识别风险的能力,如果有一个检查表来识别风险,对风险的控制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我认为文中的B计划是另外一套计划,这个计划是因为A计划高度依赖的一项出了问题之后要实行的计划,而这个计划是改变先前所有的设定。
很多时候,高度依赖的条件如果会发生变化,那就安排多个计划备选。
第023封信丨为什么不能作弊?
考试作弊的问题
1.表面来看,作弊似乎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巨大的利益
2.但是考试作弊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美国考试作弊的问题
- 监考很松,无罪推定
- 作弊处罚更重
- 学习成绩非一考决定,作弊必要性不大
- 例子:哈佛开卷考试作弊被开除
享受信任,也得承担失去信任的结果
作弊习惯造成的后果
如果养成习惯,会让人投机取巧,不能让人进100%的努力,养成努力的习惯。
如果事事都想投机取巧,人生都走不远,作弊是欺骗自己。对社会而言也是遇到问题不想去解决问题,而且想去欺骗掩盖问题。
P小二观点
先说一个大学的情况,我们班有个女生靠作弊拿了奖学金,这件事情我是非常不服的,不过也没有去提出问题,只是有一些瞧不上。这对于很多人来说,确实不公平。有人说,人家能作弊也是自己的本事,高风险高回报。我不这么认为,这其实就是公平性的问题,对那个人也没有好处。
在读《认知天性》时记得里面有一个观点,要想学得好,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测试自己来构建自己的知识树,考试确实是必要的。对于人生来讲,学到了什么你就会什么,这是不可以欺骗的。很多时候,都需要严谨,不要自欺欺人。
还有就是社会上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种处理方法,其实也是在作弊。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会反噬到自己和社会,直到问题大到无法控制为止。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它,鸵鸟心态是不行的。
至于学术造假的问题,确实国家也应该重视,取巧或者说运气只能在几个时期上有用,人生大段大段的路都得依靠自己的实力。也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作弊这种高风险低收益的事情不做为好,毕竟成功了,自己也会不安,还要担心别人作弊超过自己。
第024封信丨比敬业精神更高的是什么?
丹尼斯∙罗德曼救球照片

关键词:职业素养,梦想
即使是非常敬业的球员,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像罗德曼那样奋不顾身地去救每一个球。要做到这个水平,需要的就不是职业素养了,而是梦想。
敬业与梦想
敬业不是孤立的,作为一名运动员,如果缺乏对这项运动的梦想与热爱,就很难真正具有敬业精神。
做一件事情能够做得多好,常常看一个人用什么态度去做。
梦想的三个基本要求:
- 1.是否为梦想付出过长期的努力
- 2.你是在拿别人的资源成就梦想,还是为了梦想倾尽自己的所有。
- 3.基本要求,你是否为梦想放弃过其他的机会
P小二观点
梦想这个词可能被讲烂了吧,但是谁真的有,谁没有,真一眼都看得出来。有梦想的人,做事的态度真心不一样。
信中所说的三个基本要求,确实可以验证是否在追求梦想。普通人通常的目标经常换了又换,根本就不算梦想,更谈不上为了梦想坚持了。
真正有梦想的人,一直是看着那个目标的,然后不断的去努力,复盘自己的行为,追求不断的进步。有了梦想,就有强大的动机,而这个动机产生的动力会源源不断,不怕失败,而且还很享受这个追逐的过程。
时常会谈起兴趣,大家都说自己的兴趣是xxx,但是我看很多人的兴趣其实是假兴趣,他也并没有付出什么。梦想也是,有兴趣有梦想,才会有热爱,才会有努力,才会有失败之后继续努力的动力,就是这些信念才能支撑一个人去努力。
真热爱一个事情,长期的努力和付出,放弃其他就为了追逐它,这是一个很强大的人才会做的事情,佩服这样的人。相信自己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第025封信丨成熟的自律是什么样?
书:少有人走的路
书中写了三件事情:
- 1.自律
- 2.爱和宗教
- 3.一个人的世界观
自律
自律的基础是自我价值的认可。人在现代社会中,会有一种困惑,就是我要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
有人会说这是不自律,但这只是表面,问题的深层在于,人在一个复杂环境中不断遭遇挫折,很容易就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甚至是否认自己的价值,所以才会自我放弃。
自我的价值
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先有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然后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痛苦,解决问题。
二手人生
中国父母的一个问题,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转嫁给孩子。我们需要避免来自家庭的的负面影响,要学会和过去的经历,和原生家庭的影响做切割。
责任
责任和拥有的自由成正比,怕担责任就走不远。一个不自律的人就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
实事求是
我们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很多价值观,它们到了成年时期不再适用,但我们却没有抛弃它们,一直在使用过时的地图。
要忠于事实,不断修复自己的人生地图
P小二观点
我理解的自律,其实是对自我价值的一个认可,然后持续行动并得到了正反馈。
首先,你需要认可这个事情,觉得有价值去做,去遵守,然后就会放到你的价值观列表里面。
然后你会在后面的行为中实践这个价值观,自律会让你持续得到正反馈,如果是不好的价值观,那就有可能没有持续的正反馈,你会抛弃它。
关于二手人生的问题,我还真遇到很多朋友是这样的。这种我是建议直接反抗父母。先沟通,如果不行就自己去做,做出好的成绩来让父母接受就行了。其实父母也只是希望你有出息而已。
答读者问04 | 有了B计划,还要C计划、D计划吗?
B计划还需要C计划么?
任何计划都不是儿戏,制定计划是有成本的,制定好的计划就需要认真去执行。我们在制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时要有一个平衡,不能把精力都放在制定计划上,而忽略计划的执行。
国内很多公司也有类似的,背对背开发一个项目,科研两个同学同时进行的例子。
有了B计划才是放开手脚去执行A计划。
中国的四健会
在中国来自农村等偏远地区,如果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种素养,是能做到的。但是需要是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原生家庭。父母其实扮演了四健会组织者的角色——没有教他们多少文化课,但是让他们有健全的头脑、心胸、双手和身体
波士顿在生命科学领域将如何发展
运作机制的问题,波士顿会在后面会下降。
在生物制药领域,几乎所有的大药厂在哈佛大学或者MIT旁边都有研究所和分支机构,它们也都把那里当作技术的来源。而哈佛或者MIT的课题组,也都以把技术卖给那些大药厂为目标,而不是创建像基因泰克或者吉利德科学这样的大公司为目标。
美国大选,为什么是两个年龄如此之大的两个人来竞争总统
建制派的问题,论资排辈,既得利益者长期把握政治。
P小二观点
关于B计划的问题。企业的背对背开发,我认为并不是B计划,比如两个团队在最初的设想来说都是不一样的,那走过的路也不一样,这种应该算两个都是A计划,然后互相为备选计划。
这样的模式像同一个出发点的两条直线,但是不知道目标在哪里,任由他们发展,最后由数据市场来判断谁离目标更近,那另外一个线就直接暂停,这种就是为了抢占先机出的多线开发模式,只要有一个团队达到目标就行了。其实也是一种冗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