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带来一个新的专栏,叫《技术与商业案例解读》,它总共有160多期,也是一个年更专栏。这个专栏,我主要是跑步的时候把它听完,所以没有做任何笔记,在完结一年多之后,希望能够梳理一下。
技术与商业案例解读

这个专栏内容的前一部分分为8个大类,每个类信息量都是非常大的。
西雅图公司系列
首先西雅图公司系列,这个大类介绍了一些西雅图公司,比如RealNetWorks,Tableau,Expedia,F5等公司。这些公司的产品我有一些使用过,有一些大概了解过,甚至Expedia还给我发过邀请面试的邮件。这些公司大部分在国内都有同类型的公司,命运却大不同。
比如F5公司前段时间才收购了Nginx,前几天Nginx创始人因为Nginx代码所属问题被警察抓了在码农届爆了一个大新闻。
这个系列也谈了企业转型和创业公司被收购的思考,非常有收获。
亚马逊领导力准则

第二部分,来到亚马逊领导力准则。按照首富贝佐斯的说法,这些领导力准则成就了亚马逊。
亚马逊准则并不是空谈,他们运用领导力准则,来指导日常工作。如果你想知道亚马逊怎么来避免大公司病,领导力准则值得好好研究。
智能音箱的战斗
第三部分,智能音箱的战斗。作为智能音箱曾经的从业者,作者对各大巨头进入智能音箱的分析和发展进行了很好的总结。国内的智能音箱入口之争,到现在已分出胜负,除了不挣钱,音箱集体智障外,大家都在等待,等待NLP技术爆发的那个时刻。作为认知智能里的NLP,皇冠上的明珠肯定是想摘而不可得,这个周期怕是几十年。
最后作者分享了怎么通过一个领域去联合分析多家企业的方法论,值得一读。
面试看企业文化
第四部分,面试看企业文化。作者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微软,亚马逊,谷歌,甲骨文,Facebook等面试流程和体验,来总结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人才是企业的根本,企业如何面试,判断什么样的人是企业需要的人,怎么样对待和使用人才,可以从中看出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确实企业的用人之道,是实打实的反应出了企业的发展前景,而我们可以通过招聘和晋升等渠道来了解这些。企业看重什么都会反应在这里面。
办公软件的战斗
最近正好在听许世伟的架构课,也对WPS的发展有一些了解,而这个部分介绍的是整个办公软件史,看得确实过瘾。有一些企业确实瞎折腾和内斗死,而另外一些企业是没有跟上时代,被时代淘汰。
最后剩下的霸主微软,后面又遇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挑战。2019年,国内的办公软件市场也是异常的活跃,各大厂都在发力。比如zoom上市后,做视频会议的大厂越来越多了,大家都想抢这一块蛋糕,不知道后面的胜负几何,敬请期待。
国内toB的风才吹了没多久,后面的战场会更激烈,更多出其不意的公司会出现去和巨头竞争。
半条命的Dota帝国
第六部分,半条命的Dota帝国。作为CS,Dota的粉,这个系列真的科普了。Valve公司作为一家奇葩公司,真的很喜欢这种公司文化。Steam的大发展,也给独立开发者带来了福音,强烈推荐。
大数据公司系列
第七部分,大数据公司系列。这个系列,作者作为从业者,质量非常高。先从大家都知道的MongoDB忽悠开始讲到Hadoop,Spark等产品,后探讨大数据创业公司如何盈利,如何从红海中杀出一片天地。
这几年,像Flink等开源项目,越来越得到巨头的支持,基于开源项目的大数据创业公司越来越找不到客。NewSQL的兴起,不知道又会以什么方式结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以怎么样方式来结合,也初露端倪。
企业管理软件公司系列
第八部分,企业管理软件公司系列。这个系列主要介绍企业管理软件公司包括仁科,WorkDay等发展和恩怨来展开。系列里面还有一篇《分析企业的两要素:远见和执行力》,我觉得写得很好。如何分析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企业,作者都介绍了一些方法论。下图为Gartner 魔力象限图

人
此部分为脱离前面八部分剩余的部分,主要是讲有着特殊影响力的人。包括周鸿祎,杨致远,彼得·蒂尔(《从0到1》作者),保罗·格雷厄姆(《黑客与画家》作者)等,还介绍了包括Google的创新精神,FaceBook的黑客精神等,很多内容都是我们现在都在使用的产品,像Reddit,Hacker News之类的产品, 这些内容并没有成体系,但是也非常的精彩,值得关注。
比如我读到Y Combinator的部分,就想到了创新工场的模式和陆奇,最近陆奇成立了奇绩创坛接盘YC中国。
在最后的部分,作者也给出来了分析企业几个要素。包括需要懂一些经济学原理,有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还需要知道现代企业到底是怎么运作的,这样你的分析才有一些可信度。
目录

观点
最近在读吴军的《格局》,有一些启发。如何提高自己的格局,无非多读多想多总结。落到行动上,选择大于努力。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读,怎么想,得到什么样形式的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企业的发展史,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如果还带着思考,问问自己当时你会怎么办,对比一下历史已经给的答案,你会去审视当下企业的一些问题,这就是你应得的好处。
其实我也了解过国内企业的一些发展史,读过创始人或者企业的自传。比如我读过几本吴晓波的书,包括《激荡三十年》《腾讯传》《大败局》之类的书,《每天听见吴晓波》我也听了2年,对一些商业的历史,决策,经济环境有一些理解,希望我后面也可以像作者那样,对技术和商业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总结
- 推荐理由: 以史为鉴,科技公司的技术与商业模式探讨。
- 总体打分: 五星(精读)
课程二维码
